光澤度是什么?怎么定義的?不少用戶對于物體的表面光澤度還不是特別理解,本文就為大家簡單的介紹一下光澤度的定義以及相關術語,感興趣的朋友不妨來看看吧!
我們在觀察物體的時候,常常會發現表面反光。當然,如果不經過精密儀器的測量,肉眼很難區分不同物體表面的光澤程度,為了更加準確的表達物體表面光澤(即反射光的能力),我們就需要用到光澤度儀。
光澤度其實就是一組幾何規定條件下對材料表面反射光的能力進行評價的物理量。因此,它表述的是具有方向選擇的反射性質。根據光澤的特征,可將光澤分成幾類,我們通常說的光澤是指“鏡向光澤”,所以光澤度計,有時也叫鏡向光澤度計。
1、20°光澤度儀參照標準為頓濱狽-67530,濱廠翱-2813,濱廠翱-8254,礎廠罷慚-頓523,礎廠罷慚-頓2457騁疊9754,騁疊8807,主要用于高光澤的油漆、油墨、塑料、紙張、光澤蠟紙、鑄涂紙等
2、45°光澤度儀參考標準為濱廠翱-2767,騁疊8941.2,礎廠罷慚-頒346,礎廠罷慚-頓2457,騁疊8807主要用于陶瓷、搪瓷、大理石、塑料、鋁合金及鋁氧化表面的光澤度測量。
3、60°光澤度儀參考標準濱廠翱-2813,礎廠罷慚-頒584,礎廠罷慚-頓523,頓濱狽-6750,礎廠罷慚-頓2457,騁疊9754,騁疊9966,騁疊8807主要用于中光澤的油漆、油墨、塑料、陶瓷、大理石、銅板紙等。
4、85°光澤度儀濱廠翱-2813,頓濱狽-67530,礎廠罷慚-頓523騁疊9754主要用于低光澤漆、偽裝涂層。
表面光潔度和表面粗糙度是同一個概念,表面光潔度是表面粗糙度的另一稱法。表面光潔度是按人的視覺觀點提出來的,而表面粗糙度是按表面微觀幾何形狀的實際提出來的。因為與國際標準(濱廠翱)接軌,中國80年代后采用表面粗糙度而廢止了表面光潔度。在表面粗糙度國家標準騁疊3505-83、騁疊1031-83頒布后,表面光潔度的已不再采用。
表面光澤度則是表示物體表面對于光的漫反射的強弱,以肉眼看去,表面漫反射強烈,則更接近鏡面效果,則光澤度高,反之,表面漫反射弱,則光澤度低,因此光澤度又稱為鏡面光澤度。表面光澤度的影響因素和表面的物理性能及表面使用材料的化學性能有關。檢測物體表面鏡面光澤度的方法需要使用到表面光澤度儀。